中国最催泪奥运选手:1932年奥运场上,他撑起了一个国家的希望
1932年7月30日,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开幕式会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在大家热切的欢呼声中,来自各个国家的代表团陆续进场。
然而,第八个代表团出现的时候,所有人都愣住了。
这个据说代表了4亿中国人的团队,只有6个人,1面国旗,在浩浩荡荡的队伍里,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
即便如此,领头那个人,仍挥舞国旗,大步向前,每一步,都踏得笔挺而庄重。
他,就是中国奥运第一人——
刘长春 。那天,是中国在奥运盛会上的第一次亮相。
没有热烈的欢呼,也没有盛大的阵容,甚至“六人团”里的5人,都是被临时拉来凑数的。
只有刘长春,是6人里唯一的运动员。
泱泱大国,为什么只派了刘长春参加奥运会?他被选为奥运会运动员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传奇又曲折的经历?
这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在刘长春的记忆里,自己童年的娱乐项目十分丰富。
春天漫山遍野摘野花,夏天去大海里游泳,秋天在山上摘果子,冬天在冰地上打“冰溜子”。
能做到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刘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面朝大海,三面环山。从家门口的土坡一溜儿跑下去,两旁都是好风光。
巧合的是,这片山坡按照现代运动学的原理,正好适合短跑。
或许是天意注定,刘长春从小就练就了一双“飞毛腿”。
邻居家的人也经常感慨:
“刘家那小子,跑得比兔子都快!”
1919年,10岁的刘长春上了小学。
当时学校旁边是一所日本学校,经常会有几个趾高气扬的“校霸”跑出来,欺负对面的中国孩子。
刘长春咽不下这口气,他仗着自己个头高,就挨个儿去教训那些校霸,给同学出气。
很快,刘长春的“名气”就传遍了对面的学校。
一天刘长春回家,在路上见到了一个日本督学,对方二话不说,狠狠抽了他一耳光。
这一巴掌可把刘长春打哭了,他憋着一肚子委屈,回去告诉老师,希望有人为自己出头。
可当时日本人后面有军阀撑腰,谁敢招惹他们呢?
老师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为小长春擦去眼泪:
“孩子,别哭,等你长大了,要为咱中国人争气!”
要为中国人争气!
小长春咬紧了牙齿,把这话深深镌刻进了心底。
1927年,刘长春回到老家大连,一个偶然的机会,被东北大学的足球队注意到了。
看过刘长春奔跑的样子,他们无比惊喜地发现:刘长春速度快、爆发力好,是个运动的好苗子。
当时东北大学的校长张学良非常重视体育,几个足球队员商量了一下,热烈地邀请刘长春来东北大学。
刘长春很高兴,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
没想到父亲一听不乐意了:
读书有啥用啊?又赚不了银子!
可刘长春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当时东北大学是国内名校,规模比北大都要大,刘长春相信,这里会成为自己新的起点。
他不顾家人的反对,进了东北大学体育系。
事实证明,刘长春的选择是对的。
不久,他就在华北运动会的跑道上一鸣惊人。
在100米、200米和400米短跑比赛里,他不仅包揽三项冠军,而且100米的成绩10秒08,打破了全国纪录!
很快,刘长春就被张学良 注意到了。
1929年10月,沈阳的汉卿体育场,人声鼎沸,彩旗飘扬。
这天,东北大学的校长张学良要在这里,举行中日德三国的田径赛。
参加比赛的,有拿过奥运会亚军的德国队,实力雄厚的日本队,以及东北大学年仅20岁的学生,刘长春。
随着发令枪响,跑道上的运动员个个像离弦的弓箭,飞一般地冲向终点。
50米、100米、200米……无论是复赛还是决赛,刘长春都紧随德国步伐,甩出日本队一大截。
遥遥领先的成绩,让张校长喜出望外:
终于有人能打破东亚病夫的谣言,给中国挣一回脸了!
为了好好栽培刘长春,张学良痛下血本,每月花8800大洋,特聘德国队金牌队长布奇训练他。
训练很快出了效果,在杭州第四届全运会上,刘长春不负众望,拿下100米、200米和400米冠军。
因为他的优异表现,杭州市一条马路还被命名为“长春路”。
然而,刘长春正常的训练生活,很快被日军的炮火打破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三省迅速沦陷,东北大学也被迫停课。
学生们被陆续遣散,刘长春不得已回到了大连。
而一个阴谋,也在不知不觉间向他逼近了。
有一天,刘长春的家里来了几个奇怪的人。
他们自称是满洲国的代表,邀请刘长春参加全球第10届奥运会。
可刘长春怎会不知道,所谓“满洲国”,其实就是日本政权的傀儡呢?
他站起身,严词拒绝了几个人的邀请。
没想到这时,领头的一个戴眼镜的军官,突然拉过了他的手。
刘长春还没反应过来,眼前白光一闪,摄影机咔嚓一声,就把两人“握手”的画面拍了下来。
1932年5月,伪满洲国报纸登出消息:新国家派出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这个运动员,就是刘长春。
看到消息,刘长春牙齿咬得咯咯响:
自己是张校长培养出来的运动健儿,怎么就成了伪满洲国的代表了?
他迅速在《大公报》、《体坛周报》上发表声明:
“苟余之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岂能叛国!为人马牛!”
铁骨铮铮,让人肃然起敬。
只是,光有声明还远远不够。
伪满洲国既然刊出了照片,肯定会有别有用心的人大做文章。
怎样才能表明立场,不让小人得逞呢?
唯有亲自代表国家,站在奥运会的跑道上了。
想到这,刘长春四处奔走,求助民国政府,希望能得到援助。
可当时国家内忧外患,政府实在拿不出钱,支持他为国出征。
资金不够,又不能代表伪满洲国去,怎么办呢?
关键时刻,刘长春想到了张学良。
在把情况如实说出后,张学良立即给刘长春捐赠的8000银元,并努力协调各方关系,为他在奥委会报上了名。
7月,当刘长春参加奥运会的消息传开,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这不仅代表着国人体育梦的实现,也代表中国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大门,打开了!
1932年7月8日,上海新关码头人头攒动。
在数千人饱含期待的目光中,刘长春接过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延手中的国旗,神情庄重,走上轮船。
千里之外的洛杉矶,要跨越半个地球才能到达,刘长春将在船上,开始21天的漫长航程。
也正是在这21天里,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风浪大,伙食差,晕船……
身体的不适尚可忍受,最让人愤懑的,还是外国人的蔑视。
吃饭的时候,他们只给中国人留一个小角落,趾高气扬地说:
“你们在那里吃饭。”
在日本神户港时,刘长春还遭到了记者赤裸裸的挑衅:
“你们是代表中国呢?还是代表满洲国?”
这让刘长春无比气愤,他义正辞严地反击:
“我们代表中华民国,绝不代表伪满洲!”
可日本人贼心不死。一天,他们给刘长春发了封电报,封皮故意不落款,只写了几个字:奥林匹克选手队。
参赛队员经常收到来自各地的祝贺信,刘长春签收电报时,并没有想太多。
可他回头仔细一看,肺都要气炸。
电文的正文,赫然写着:满洲国奥林匹克选手队,刘长春。
刘长春愤怒地攥紧印纸,马上找到电信员,要求收回签字据,并对他说:
“船上没有满洲国代表,请你退回去!”
那以后,刘长春再也没在日本上过岸。
待在船上的时间里,刘长春即使无法训练,也坚持在甲板上活动。
经过漫长的颠簸,他终于赶在开幕式前一天,抵达洛杉矶。
而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也早已有数百名华人,满怀期待,迎接他的到来了。
7月31日,刘长春身穿白衫黑裤,站到了100米田径赛的跑道上。
白衫,黑裤,这象征白山黑水,是刘长春魂牵梦绕的东北家乡。
尽管一路舟车劳顿,但他还是努力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不让大家失望。
随着发令枪响,刘长春铆足了劲,向前飞奔。
可因为之前二十多天缺乏训练,最终的成绩出来,他还是比正常水平慢了近1秒。
加上体力不支,后来的200米预赛,刘长春也没取得好名次。
让无数国人敬仰的“奥运第一人”,就这么折戟在了奥运的赛场上。
可是,尽管落败,刘长春却很珍惜在洛杉矶的时光。
他每天都会到奥运现场观战,拿出本子,认真记录下外国选手的赛前准备和跑步动作,以供借鉴。
为国出征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怎么能因计较个人的得失而去浪费。
也正是这样的精神,打动了奥委会的成员。
运动会结束前,刘长春接到了一封特殊的请柬,上面写着:
“奥运冠军庆功晚宴,特邀刘长春参加。”
当刘长春作为中国唯一的选手,来到宴会时,所有人都集体起立,为他献上了雷鸣般的掌声。
“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曾说:
“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赢,而是参与。
就像人生中最本质的东西,不是凯旋,而是奋力拼搏。”
对于刘长春来说,有没有拿奖牌已经不重要了。
当他踏上跑道的一刹那,就已经向全世界证明:中华精神,永不止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刘长春重新以教练身份,回到运动场。
34年后,刘长春因为突发疾病,不幸去世。
而就在他离开的1年后,射击运动员许海峰 ,将为中国人摘得奥运会的首枚金牌。
国人夺金的景象,刘长春是再也看不到了。
但他传承下来的力量,仍旧在民族的血脉里延续,鼓舞后人,生生不息。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提问:
中国竞技体育史上可以称为伟大的人,为什么会有刘长春?
高赞回答是:从来没有哪一位运动员像他一样,背负着如此沉重的使命,却也拥有如此坚定的意志。
民族危亡之际,是他一腔赤诚,领命出征,用自己引以为傲的特长,让中国第一次站在了世人面前。
尽管没有拿到奖牌,但刘长春,却是真正的勇士!
他用73年的人生告诉我们:
很多时候,人生往往不是在追求结果,比胜利更重要的,是一个人不屈的意志。
道阻且长,行而不辍,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便是“刘长春们”之于奥运体坛、之于世界的不朽意义!
本文作者:竹西
责任编辑:淡淡翠
89年前,“短跑名将”刘长春,一个人去美国参加奥运会,结果如何
“为粉碎日本人的阴谋,扬我民族之精神,我决定捐赠8000银元,特派应届毕业生刘长春等人,代表中国出席第十届奥运会 。”
这段话是张学良在1932年7月1日的东大第四届毕业典礼上宣布的。此时距离第十届奥运会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而在此之前,张学良就曾将刘长春叫到自己的府邸,鼓励他说:“如今我们的家乡饱受列强的侵略,国难当头时,更需要你这样的热血青年,不远万里到奥运会赛场去为国争光,我代表所有全国百姓给你加油,希望你能取得一个好的成绩,长一长中国人的志气。 ”
刘长春听后,用力地点点头,并说:“我会努力的,争取不让您和国人失望。”其实,在刘长春之前,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地参加过奥运会,作为“中国奥运第一人” ,刘长春的压力可想而知。
而刘长春之所以能有机会为国出征,和他自身的身体素质和优越性有着莫大的关系。
1:
刘长春是土生土长的北方人,他自幼身体素质就很好,比同龄人长得高大,也比较有力气。
小的时候,刘长春就读于大连的沙河口小学,那会他和同学就经常和日本侨办小学的学生打架,因身材占有优势,每次打架刘长春都冲在最前面,打的日本同学落花流水。
为此,刘长春经常遭到日本人的报复,学校里的日籍老师经常找借口扇他嘴巴,甚至在他放学的路上使绊子。
时间久了,刘长春就想,和日本学生打架,如果赢了自己会被报复,如果输了皮青脸肿不要紧,重要的是给中国人丢脸。
刘长春在赛场
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感觉能打赢就接着打,如果打不赢就就赶紧跑,绝对不吃眼前亏。所以在他们校门口,总能看到一个中国学生被几个甚至十几个日本学生追着喊打。
但那些日本同学根本不是刘长春的对手,每次他都能杀出重围,将那些“小短腿”远远地甩在身后。
虽然刘长春体力好,打架不吃亏,可总是被报复的日子也很难熬,为了能够名正言顺地打日本学生,他干脆报名参加踢足球,在赛场上只要逮住机会就会狠狠地踹日本学生。
先天优势加后天的锻炼,使刘长春的短跑速度得到了有效的锻炼。14岁那年,在中日学田径比赛的赛场上,刘长春的100米成绩已突破11秒大关,远远高出了同龄人的短跑水平。
到了中学,刘长春继续苦练短跑技术,几乎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
刘长春
1927年,刘长春在大连华青会主办的春季运动会上,再次跑出了11秒的傲人成绩。同年冬季,刘长春引起了东北大学体育老师宋君复的注意。
宋君复拍着他的肩膀说:“小伙子,你来我们学校体育西读书怎么样?”
原本就热爱体育的刘长春,一听这话高兴得合不拢嘴,拼命地点头说:“可以 ”。
就这样,学历并不高的刘长春被东北大学体育系破格录取。进入东大后,刘长春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紧张的训练中。
每天五点刘长春准时起床,早操时间长达100分钟,除此外他还要加练起跑和疾跑,每次的跑程总在40~60米,运动强度非常大。
与此同时,为了迅速提升刘长春的个人成绩,学校还派专人对他进行单独训练。虽然过程很辛苦,但刘长春却没有丝毫的懈怠,他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在跑道上为中国人争光。
科学、艰苦、持续的训练,换来的是刘长春的在跑道上的好成绩。
2:
1929年,在第十四届华北运动会上,刘长春分别在100米、200米和400米中,创造了新的记录并站在了冠军的领奖台上,可以说是“一战成名” 。
赛后,张学良还鼓励他说:“不仅要和国人抗衡,更要敢和外国人争雄 。”
很快刘长春就迎来了和外国人一决胜负的机会。在中德日田径运动会的百米比赛中,他不仅跑出了10.6秒的好成绩,更是创造了当时远东地区的最好成绩,而刘长春也成为最有可能代表中国去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
刘长春
转眼到了1931年夏,距离1932年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还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国际奥委会向国民政府发出了参加奥运会的邀请。
但这封邀请函并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重视,最终他们以“时间紧,来不及准备”为由,拒绝参加这次奥运会。
而就在国民政府发公告函不久,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了,东北大学被迫流亡北平,刘长春也跟随同学一起经天津后,转到了北平,他的家人则躲到旅顺避难。
1932年初,“伪满洲国”宣告成立,日本为了打破国际上的孤立地位,竟然打起了刘长春的主意,希望他能和另一名田径远动员代表“伪满洲”国去洛杉矶参加奥运会。
刘长春
起初,日本人找到了刘长春的父亲,并说:“我们已经掌握了你儿子的相关信息,现在请你给他写封信让他回到大连,为满洲国效力,我们的教育部和体育部有很多职位等着他来胜任。”
刘长春的父亲心里发狠,他找遍理由拒绝给儿子写家书,为日本人办事他做不到。可没过几天,日本人又来了,这次他们态度比较强硬:“满洲国政府已经决定,由你儿子去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回来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别不识抬举,快点写信。”
看着满屋子的日本人和他们手里的刺刀,刘长春的父亲只能按照他们的要求给儿子写了一封信,随后交给了日本人带来的邮差。
日本人拿着信后,满意地走了,为了避免祸端,刘长春父亲赶紧带着家人再次跑到异地去避难。
3:
没几日,伪满洲国各大报刊就刊登了刘长春和另一位运动员将代表满洲国去洛杉矶参加比赛。
消息发出后,国人无比愤怒,还有人将辱国之痛的怒火,喷向了刘长春,说他为了金钱和利益竟然丢了爱国人,简直让人所不耻。
不明所以的刘长春看到这些消息后,也是怒火中烧。于是,他冒着风险在《大公报》上发表了声明:“本人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中国人绝不代表伪‘满洲国’出席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
消息发出后,成功摧毁了日本人的阴谋,关于刘长春的流言蜚语也不攻自破。而后,刘长春的宋君复和其他体育界同仁找到了张学良,希望能资助刘长春代表中国去参加奥运会。
一向热爱体育的张学良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随即资助了8000银元。得知这一消息的刘长春无比兴奋,并发誓说一定要为国争光。
自从刘长春去参加奥运会的消息传开后,国人也是很激动,当他和同行者们到达上海时,上海各界人士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更有人要设宴招待。
面对外界的盛情邀约,身负使命的刘长春却很冷静,他直接让同行的主任替自己出席各种活动,原因是想利用赴美前的这段时间,专心进行集训。
在出发前,刘长春出席了记者发布会,一向不善言辞的他并没有长篇大论,只是振奋人心地说:“能够去参加奥运会,自己深感光荣,使命重大,一定尽全力去完成任务。”
7月8日,是刘长春等人启程赴美的日子,那日的上海码头,人山人海,彩旗飘飘,犹如过年一般热闹,此时国难当头,人们都希望刘长春能够得到名次,让世界人看到中国人的速度和体魄。
上海的一家报社,更是在封面上刊登了一副三国时期关羽“单刀赴会”的漫画,以此来鼓励刘长春的奥运之行。
途中,刘长春等人的船只曾在日本短暂停靠,得知消息的日本记者跑来问:“您是代表中国还是满洲国。”
刘长春声音洪亮地回答:“我是中国人,当然代表中国 。”
在海上漂泊了21天后,刘长春等人终于在奥运会开幕前一天到达了美国洛杉矶,当地许多华人敲锣打鼓、拉着横幅欢迎他们的到来。
舟车劳顿的刘长春来不及休息和调整时常,就参加了奥运会的开幕式。当年在开幕式上有37个参赛国,2000多名选手,而中国只是一个六人组成的队伍,运动员只有一位。
看着其他国家浩浩荡荡的队伍,刘长春悲从心来,心中万分酸楚,但他依然坚持一个人扛着国旗,走进了赛场。
开幕式后的第三天后,刘长春正式站在了100米预赛的跑道上。随着发令员的一声枪响,刘长春犹如奋力地向前冲跑,起初他一路领先,可是因为路途劳累,时差未到,甚至仓促到没有时间买一双正式的跑鞋,剩下最后20米时,他终因体力不支而被后来者追上,失去了参加决赛的资格,但其实他的真实水平并没有发挥出来。
仅过几个小时,刘长春又拖着疲惫的身体参加了200米预赛,也无奈被淘汰。赛后刘长春的心情非常低落,但其实在那个年代,他能够站在奥运赛场上已经是一个创举。
4:
1936年,刘长春再次代表中国参加第11届奥运会,那年代表团共有69人,他们历经27天的海上颠簸,才到达奥运会举办国。
最终,因为恢复不及时,刘长春和队友止步于100米跑预赛,刘长春的奥运梦彻底破碎了,但他的体育精神却永垂不朽。
在参加奥运会第二年,也就是抗战全面爆发的这年,刘长春终因伤病结束了自己的竞赛生涯。此后十年,因为战乱等多种原因,刘长春的生活并不好过,甚至一度穷困潦倒。一直到建国后,他才得以凭借体育老师的身份重回体育场,此后数年他一直在家乡大连任教。
1979年,中国终于 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席位,作为“中国奥运第一人 ”,刘长春曾担任中国奥委会副主席等职位。
在工作岗位上,刘长春兢兢业业,力求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退休后刘长春也没有安享晚年,而是开始编写《短跑运动》。
1983年2月底,刘长春突感身体不适,随即被送往医院,不曾想一个月后,他因病辞世,终年73岁,去世前并没有留下任何遗憾。
在刘长春去世17年后,在其母校一座以刘长春命名的体育馆正式落成,体育馆外是他的人物塑像…
虽然两次奔赴奥运赛场都无缘决赛,但刘长春参加奥运的意义已经实现,那就是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终于拉开了冲击奥运会的历史…
如今,我们国家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健儿在赛场上无数次为国争光,若是刘长春地下有知,一定会深感欣慰!!!
(本文原创首发,抄袭者必究!!!)
相关问答